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和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现有兼职院士1名,全职教师22名,其中正教授6名(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副教授5名,助理教授11名,均为博士生导师,参与天文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另有博士后30余名,还有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退休教授多人。同时,北大天文学系已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
邓李才,男,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国家天文台创新团组“恒星与恒星集团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任首席研究员。 |
研究领域:长期从事恒星物理研究,主要从事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和星团物理方面的研究,包括恒星模型计算、对流理论等物理过程研究、恒星脉动不稳定性及赫罗图中的不稳定带。相关的研究包括根据星团观测性质和演化理论对简单恒星星族的修正,并扩展到利用星族合成方法对复杂恒星系统(星团、星系)的恒星成分方面的研究。 |
联系方式:licai@bao.ac.cn |
|

|
韩金林,男,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天文台《致密天体和弥散介质》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任中德马普射电天文小组组长。与澳大利亚国家天文台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有长期的合作,使用美国VLA , 澳大利亚Parkes和德国Effelsberg等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进行各种天文观测研究工作。 |
研究领域:星系团,星系和大尺度磁场,活动星系核,恒星形成,脉冲星,超新星遗迹。 |
联系方式:hjl@bao.ac.cn |
|

|
李菂,男,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 |
研究领域:河内恒星形成的观测研究;射电天文仪器和技术;天体化学和光谱学;脉冲星搜索及快速射电暴;数据分析算法。 |
联系方式:dili@nao.cas.cn |
|
历任兼职教授

|
艾国祥,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现任中国科协常委,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科技部973总顾问组成员。 |
研究领域:独立发明并主持研制了太阳磁场望远镜,主持太阳磁场与速度场研究,发明以双折射滤光器为基础的两维同时光谱仪,主持研制了太阳多通道望远镜。 2003年以来发明并主持中国区域导航定位系统(CAPS)的研发。 |
联系方式:aigx@nao.cas.cn |
|

|
武向平,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法国巴黎天文台做博士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天文与天文物理研究所交流访问。 |
研究领域:宇宙学、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大尺度结构、引力透镜效应、X射线星系团和星系群、宇宙再电离。近年致力于“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的科学实验工作。 |
联系方式:wxp@bao.ac.cn |
|

|
汪景琇,男,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太阳剧烈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首席科学家。现任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联合主编,国际核心刊物Solar Physics编委。 |
研究领域:太阳磁场和磁活动。 |
联系方式:wangjx@bao.ac.cn |
|

|
杨戟,男,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研究领域:恒星形成,射电天文技术。 |
联系方式:jiyang@pmo.ac.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