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是当代最活跃的自然科学前沿学科之一。随着中国天文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自2008年首次举办全国优秀中学生天文夏令营活动以来,我们已经连续举办过14届天文夏令营活动。 随着教育部对暑期课堂政策的调整,我们的活动安排有所改变;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也让我们将举办场地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虽然我们对天文暑期课堂活动做出了调整,但是我们的初衷没有改变。那就是通过举办天文暑期课堂活动,培养中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增进中学生对天文学科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天文暑期课堂活动,未来会有更多青年学子报考天文专业,投身到日新月异的中国天文事业中来。
2022年7月16日,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将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和北京天文馆共同举办第15届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该课堂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热忱欢迎广大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的同学参加我们的天文暑期课堂活动。
请希望参加天文暑期课堂的同学在7月10日18点前通过扫描以下二维码或在以下网址完成报名,链接为:https://www.wjx.top/vm/PXrTpMS.aspx
我们会尽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活动中,若报名人数超过了会议最大容量,将根据报名先后顺序以及是否是高中生等因素选择报名者参会。
欢迎大家积极报名!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清华大学天文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天文馆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日程
7月16日(周六)
主持人:北京大学天文学系2021级学生孙澜瑗
08:50--09:00 同学们进入腾讯会议账号,腾讯会议号和会议链接后期公布
备注:请同学们用中文姓名进入会议账号
09:00--09:45 北京高校四大天文院系系主任和大家面对面
09:45--10:00 播放短片:北大天文宣传片“未闻星名”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宣传片
10:00--11:00 讲座1:“地球是唯一的吗?”(清华大学 祝伟 助理教授)
11:00--12:00 讲座2:“从一到无穷大:由天文距离阶梯说起”(北京大学 王力乐 助理教授)
13:50--14:00 同学们进入腾讯会议账号
14:00--15:00 讲座3:“霍金与黑洞”(北京师范大学 何香涛 教授)
15:00--16:00 讲座4:“破解暗能量之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赵公博研究员)
16:00--17:00 讲座5:“天文漫谈”(北京天文馆 朱进 研究员)
暑期课堂主持人、北京高校四大天文院系系主任和讲座老师介绍
孙澜瑗: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天文学系2021级的学生孙澜瑗。我出生在重庆,毕业于重庆一中,是一位朋友圈火锅分享达人。喜欢上台主持,废话超级多,正在努力成为气氛活跃组成员。爱好是跑步,虽然被婴儿肥纠缠不清,你可能觉得我不像……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把欢乐带给大家,期待我们线上见面!
吴学兵,北京大学天文学系系主任、教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为黑洞天体物理、星系与类星体、观测宇宙学。研究成果入选2015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毛淑德,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主任。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以及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2000年-201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教职。2010年回国,主要研究兴趣为系外行星搜寻、引力透镜和星系动力学。
吴江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教授,北京天文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活动星系核和类星体,参与过国际普朗克卫星项目,参加过“天眼”科学目标的相关工作,主持或参与过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多项基金项目。
赵公博,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院天文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曾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托大尺度星系巡天的暗能量性质等宇宙学前沿问题,在星系巡天数据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宇宙学应用研究等多个关键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工作。
祝伟,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导,研究员。201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文学系,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之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主要研究兴趣是太阳系外行星。
王力乐,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博导,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201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Flatiron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2021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在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原行星盘与行星形成、计算天体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何香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天文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天文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方面的研究工作。1984年首批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独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普创作奖,《追逐类星体》获科技部2017年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曾被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与美国国立基特峰天文台台长共同获得美国天文学会国际观测奖,2014年获中国天文学会最高奖张钰哲奖。2019年荣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
朱进,北京天文馆研究员;2002-2019任北京天文馆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工作组成员;国际天文馆学会董事。曾获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长久以来,他是许多青少年天文爱好者眼里爱说爱笑、和蔼亲切的大朋友,也是为他们传递知识、严谨认真的好老师。多年来,朱进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天文沙龙,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聊星空、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