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简介
    院士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往事悠悠
    今日天文系
  • 人员
    本系教师
    兼职教授
    离退休教师
    离职教师
    博士后
    行政人员
    研究生
    本科生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学术交流
    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
    Introduction of EAST
  • 学生培养
    简介
    本科培养
    本科报考须知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报考须知
  • 天文暑期课堂
    简介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参营通知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16日线上举行
    2021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24日线上举行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联合举办 2020年中学生天文暑期讲座报名通知
    北京大学2019年中学生暑期课堂(天文学)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地图(附KIAA研究所路线图)
    往届暑期课堂活动集锦
  • 招聘信息
  • 天文校友
    学子寻踪
    本科生校友
    研究生校友
  • 北大天文
    天文学系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北京天体物理中心
  • 相关天文网站
    国内天文网站
    国外天文网站
  • 简介
    院士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往事悠悠
    今日天文系
  • 人员
    本系教师
    兼职教授
    离退休教师
    离职教师
    博士后
    行政人员
    研究生
    本科生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学术交流
    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
    Introduction of EAST
  • 学生培养
    简介
    本科培养
    本科报考须知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报考须知
  • 天文暑期课堂
    简介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参营通知
    2022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16日线上举行
    2021年全国中学生天文暑期课堂将于7月24日线上举行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联合举办 2020年中学生天文暑期讲座报名通知
    北京大学2019年中学生暑期课堂(天文学)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地图(附KIAA研究所路线图)
    往届暑期课堂活动集锦
  • 招聘信息
  • 天文校友
    学子寻踪
    本科生校友
    研究生校友
  • 北大天文
    天文学系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北京天体物理中心
  • 相关天文网站
    国内天文网站
    国外天文网站
English

学生培养

  • 简介
  • 本科培养
  • 本科报考须知
  • 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报考须知

学生培养

  • 简介
  • 本科培养
  • 本科报考须知
  • 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报考须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培养 >> 本科培养 >> 正文

本科培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

发布时间:2020-12-08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天文学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1960年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正式成立,2000年成立天文学系。六十年来培养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天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得到美国Kavli基金会资助,成立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进一步推动了北京大学天文学科的发展。本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作为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其中天体物理学是当代天文学的主体。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先进地面及空间望远镜的建设和使用,必将迎来二十一世纪天体物理学的黄金时代。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力争用一流的师资培出一流的学生,努力使北京大学天文学科成为职业天文学家的摇篮。

北大天文学科现有兼职院士2名,全职教师21名,其中正教授6名(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新体制长聘副教授7名,副教授1名,助理教授7名,均为博士生导师。另有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退休教授多人。北大天文学系还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二、专业培养目标

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两个培养方向。天体物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方向的学生除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外,还应掌握天文新技术与应用的有关知识。由于天文新技术在相应领域的超前性,该方向的毕业生还可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能适应多方面工作的需要。

三、专业培养要求

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1. 知识结构要求

系统扎实地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测方法;具备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 能力结构要求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从事天文学及其交叉学科进行初步科研和教学、进行高新技术应用开发以及相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等多种领域工作的能力。

3. 素质结构要求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严谨思维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天文学专业设置“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两个专业方向。满足其中任一方向的要求即可毕业。

授予学位类型: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41-147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天体物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41-147学分,方能毕业。

具体毕业要求包括:

1、公共基础课程:42-48学分

1-1公共必修课:30--36学分

1-2通识教育课:12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71学分

2-1专业基础课:37学分

2-2专业核心课:28学分

2-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2-4其他非课程必修要求:无

3、选修课程:28学分

3-1专业选修课:16学分

3-2自主选修课:12学分

1. 公共基础课程:42-48学分

说明:其中的差异来自英语2-8学分

1-1 公共必修课程:30-36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学时

选课学期

——

大学英语

2-8

——

——

按大学英语教研室要求选课

040316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


大一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6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大一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

2


大一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大二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大二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51

形势与政策

2

2


大一秋季学期选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61130030

思想政治实践(上)

两个模块任选其一

1



大四前的任一秋季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61130040

思想政治实践(下)

1



大四前的任一春季学期选,至暑假结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大一秋季学期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选“计算概论B”课程后,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计算概论B上机”

04831650

计算概论B上机

0

2

32

大一秋季学期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选“计算概论B”课程后,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计算概论B上机”

04831420

04830480

0013028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或微机原理B

或计算方法B

至少3

3

3

3


数据结构与算法B,大一春季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如选“数据结构与算法B”课程,则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

其他两门课一、二年级选

04830494

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

0

2

32

大一春季学期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如选“数据结构与算法B”课程,则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

——

体育系列课程

4

——


全年

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一年级

1-2通识教育课程及学分要求(超出学分不予认可)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每个系列均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通选课两部分课程,具体课程列表详见《北京大学本科生选课手册》或附录2。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总学分为12学分。具体要求包括:

(1)至少修读1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任一系列),且在四个课程系列中每个系列至少修读2学分(通识教育核心课或通选课均可);

(2)原则上不允许以专业课替代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3)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不计入学生毕业所需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4)建议合理分配修读时间,每学期修读1门课程。

2. 专业必修课程: 71学分

2-1专业基础课:37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总学时

选课学期

——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至少13

——


一、二年级

00437180

00437190

普通物理实验I、

普通物理实验II

6

4

4


二年级

00132511

00132512

00132513

高等数学(A)I

高等数学(A)II

高等数学(A)III

至少10

5

5

5


一年级、二上

00132611

00132612

线性代数(A)I

线性代数(A)II

至少4

4

4


一年级

00432110

00432108

00432109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上)

数学物理方法(下)

至少4

4

3

3


二、三年级

2-2专业核心课:28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总学时

选课学期

00431650

00432130

00432230

00432140

00432141

00432149

00432150

00432198

00432199

四大力学(理论力学A/B、平衡态统计物理[或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B]、电动力学A/B、量子力学A/B)、

至少12

(不含讨论班)

——


二、三年级

00431149

00431641

00431651

光学讨论班

量子力学讨论班

平衡态统计物理讨论班

至少2

2

2

2


二、三年级

00431561

基础天文

3

3


一年级

00430194

天体物理导论

3

3


一、二年级

00430186

天体物理讨论班

2

2


一、二、三年级

00431568

实测天体物理I(光学与红外)

3

3


二、三、四年级

00432245

理论天体物理

3

3


三、四年级

2-3毕业论文:6学分

3. 选修课程:28学分

3-1专业选修课:至少16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总学时

选课学期

00431569

实测天体物理II(高能与射电)

2

2


春季

00431563

天体物理观测实验

2

2


秋季

00431564

天体光谱学

2

2


春季

00431547

天体物理前沿

2

2


秋季

00431545

天文文献阅读

2

2


秋季

00431661

天文无线电技术基础

2

2


秋季

00434070

物理宇宙学基础

2

2


春季

00430170

天文测距导论

2

2


秋季

00407793

引力波天体物理学

2

2


春季

00407794

广义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

2


秋季

00407795

射电天文学

2

2


春季

00431543

天体物理专题

3

3


春、秋季

3-2自主选修课:12学分(含跨学科课程和辅修专业学分可替代学分)

(1)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以及其他学部的主干基础课程;

(2)物理学院其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方向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41-147学分,方能毕业。

具体毕业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42-48学分

1-1公共必修课:30--36学分

1-2通识教育课:12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72学分

2-1专业基础课:36学分

2-2专业核心课:30学分

2-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2-4其他非课程必修要求:无

3、选修课程:27学分

3-1专业选修课:15学分

3-2自主选修课:12学分

1. 公共基础课程:42-48学分

说明:其中的差异来自英语2-8学分

1-1 公共必修课程:30-36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学时

选课学期

——

大学英语

2-8

——

——

按大学英语教研室要求选课

040316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


大一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6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大一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

2


大一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大二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大二任一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031751

形势与政策

2

2


大一秋季学期选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61130030

思想政治实践(上)

两个模块任选其一

1



大四前的任一秋季学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61130040

思想政治实践(下)

1



大四前的任一春季学期选,至暑假结束

详见《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

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大一秋季学期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选“计算概论B”课程后,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计算概论B上机”

04831650

计算概论B上机

0

2

32

大一秋季学期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选“计算概论B”课程后,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计算概论B上机”

04831420

04830480

0013028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或微机原理B

或计算方法B

至少3

3

3

3


数据结构与算法B,大一春季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如选“数据结构与算法B”课程,则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

其他两门课一、二年级选

04830494

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

0

2

32

大一春季学期

面向理科院系,学生如选“数据结构与算法B”课程,则需要另选该课程的上机课“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

——

体育系列课程

4

——


全年

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一年级

1-2通识教育课程及学分要求(超出学分不予认可)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每个系列均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通选课两部分课程,具体课程列表详见《北京大学本科生选课手册》或附录2。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总学分为12学分。具体要求包括:

(1)至少修读1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任一系列),且在四个课程系列中每个系列至少修读2学分(通识教育核心课或通选课均可);

(2)原则上不允许以专业课替代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3)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不计入学生毕业所需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4)建议合理分配修读时间,每学期修读1门课程。

2. 专业必修课程: 72学分

2-1专业基础课:36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总学时

选课学期

——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至少13

——


一、二年级

00437180

00437190

普通物理实验I、

普通物理实验II

6

4

4


二年级

00132511

00132512

00132513

高等数学(A)I

高等数学(A)II

高等数学(A)III

至少10

5

5

5


一年级、二上

00132611

00132612

线性代数(A)I

线性代数(A)II

至少4

4

4


一年级

00432110

00432108

00432109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上)

数学物理方法(下)

至少3

4

3

3


二、三年级

2-2专业核心课:30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总学时

选课学期

00431650

00432130

00432230

00432140

00432141

00432149

00432150

00432198

00432199

四大力学(理论力学A/B、平衡态统计物理[或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B]、电动力学A/B、量子力学A/B)

至少6

(不含讨论班)

——


二、三年级

00431149

00431641

00431651

光学讨论班

量子力学讨论班

平衡态统计物理讨论班

至少2

2

2

2


二、三年级

00430132

00430133

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I

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II

5

3

2


二、三年级

00431561

基础天文

3

3


一年级

00430194

天体物理导论

3

3


一、二年级

00430186

天体物理讨论班

2

2


一、二、三年级

00431568

实测天体物理I(光学与红外)

3

3


二、三、四年级

00431569

实测天体物理II(高能与射电)

2

2


二、三、四年级

00431563

天体物理观测实验

2

2


二、三、四年级

00431661

天文无线电技术基础

2

2


三、四年级

2-3毕业论文:6学分

3. 选修课程:27学分

3-1专业选修课程:至少15学分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实践总学时

选课学期

00432245

理论天体物理

3

3


秋季

00431564

天体光谱学

2

2


春季

00431547

天体物理前沿

2

2


秋季

00431545

天文文献阅读

2

2


秋季

00434070

物理宇宙学基础

2

2


春季

00430170

天文测距导论

2

2


秋季

00407793

引力波天体物理学

2

2


春季

00407794

广义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

2


秋季

00407795

射电天文学

2

2


春季

00431543

天体物理专题

3

3


春、秋季

00432277

机械制图

2

2


秋季

3-2自主选修课:12学分(含跨学科课程和辅修专业学分可替代学分)

(1)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以及其他学部的主干基础课程;

(2)物理学院其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六、其他

1.保送研究生要求

(1)思政课16学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政实践)和军事理论2学分共7门课,请按照《北京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8月修订)》要求年级选课,在前6个学期完成,成绩合格;

(2)讨论班、四大力学课程在前7个学期完成;

(3)保送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必须满足天体物理方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分要求。

2.荣誉学位要求

(1)思想品德好,在校期间没有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2)在前7个学期,完成荣誉课程学分,且成绩优秀(>=85分)(重修不算),荣誉课程名单如下;

课号

课程名称

学分要求

备注

00132511

00132512

00132513

高等数学(A)I

高等数学(A)II

高等数学(A)III

15


00132611

00132612

线性代数(A)I

线性代数(A)II

8


00432110

00432108

00432109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上)

数学物理方法(下)

至少5


00431650

00432130

00432140

00432150

00432198

平衡态统计物理或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

电动力学(A)

量子力学(A)

理论力学(A)

至少16(不含讨论班)

平衡态统计物理、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二选一


基础天文

天体物理导论

天体物理讨论班

实测天体物理I(光学与红外)

实测天体物理II(高能与射电)

理论天体物理

天体物理观测实验

3

3

2

3

2

3

2

选修全部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至少16学分且不可被其他课程替代;

(4)GPA在天文学专业的排名位于前20%;

(5)毕业论文和本科生科研成绩均为优秀及以上(>=85分)。

3.港澳台留学生学分与选课要求

(1)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可以免修政治理论课程,替代为汉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课程(具体课表请见学校《与中国有关的课程》名单),其他学分要求均与本科生一致;

(2)来自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免修英语;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根据分级考试结果,确定英语模块需要修的最低学分,其他学分要求均与本科生一致。

4.其他课程方面规定

(1)天文学专业学分替代规则: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超出规定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程。

(2)大四下春季学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不对毕业班同学开放(重修除外),如有特殊情况请书面申请,经教学院长或教学委员会审批通过可选课。

(3)其他相关课程说明

1)高等数学(A)和线性代数(A):如有特殊情况可书面申请修读高等数学(B)和线性代数(B),经教学院长或教学委员会审批通过可选课,否则不认可。

2)数理方法模块可选数学物理方法或者数学物理方法(上/下),若同时修数学物理方法+数学物理方法(上)或(下),则认为重复选课,学分低者判为无效学分。

3)四大力学、普通物理模块采用模块化计分,毕业要求只需满足该模块所需最低要求。荣誉学位请按照相应学分要求。

4)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各有学分和难度不同的A、B两类课程,学分都予以认可,但同类课程不得重复修。荣誉学位要求修A类课程。

5)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各有学分和难度不同的两类课程,学分都予以认可,但同名课程不得同时选修。

6)课程内容相近课程不累计学分:如固体物理和固体物理导论、平衡态统计物理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A/B、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只认可一门的学分。

7)全校任选不能算作毕业有效学分。外院系四大力学课程学分不认可。

8)体育课每学期最多只能选一门,请合理安排选课;计算机可用同名A类课程替代。

七、专业课程地图

天体物理方向课程地图

 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课程地图

 

 

----友情链接----
---- KIAA ---- ---- 国家天文台 ---- ---- 学术报告 ---- ---- Lunch talk ---- ---- 本系邮箱 ---- ---- 本系FTP ----

北京大学理科2号楼2901, 邮编: 100871,电话:62751134, E-mail:yaojie[at]pku.edu.cn